投资不过山海关下一句

2016-11-20 02:44 责编:小编 来源:UFO发现网 浏览 参与 评论
导读 今天(8月22日)有媒体报道说,针对东北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明显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民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困境,有经济专家指出,东北面对的最大挑战其实是要改变目前阻碍经济发展的隐形体制。所谓隐形体制,就是人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奖惩方式等...
文章:投资不过山海关下一句 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

今天(8月22日)有媒体报道说,针对东北“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明显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民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困境,有经济专家指出,东北面对的最大挑战其实是要改变目前阻碍经济发展的隐形体制。所谓隐形体制,就是人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奖惩方式等和显规则相对应的“潜规则”,这些潜规则往往令民营企业家望而却步。

在“振兴东北”的国策提出并实施十多年后,东北经济发展的相对位置不前反后,这不仅说明这十多年间国家在东北投入的巨额资金没有收到应有的效益,而且更说明“振兴东北”的思路及其措施必须及时更新。说到底,“东北振兴”绝不意味着东北可以沿着旧路重走一遍昔日的“辉煌大道”。最近十几年的经验已经表明,这条等、靠、要国家投资的道路越来越走不下去,越来越面临绝境。

本月初,上半年各省(市)、区经济运行数据公布后,东北三省、尤其是昔日工业大省辽宁省的经济运行数据引来各方关切。数据公布后,国家经济运行主管部门的相关官员第一时间来到辽宁调研,诊断问题。调研过后,结论如何,针对经济运行不畅问题的措施如何,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这个焦点,实际上就是“振兴东北”是否只意味着国家投入?

毫无疑问,“振兴东北”没有国家投入不可行、不实际,也不公平。毕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最完备的东北,其产出悉数贡献给了国家,持续发展以及自发展的能力低下,资源枯竭、社会及环境欠账问题积重难缓,因此,“振兴东北”中的国家投入,既是恢复东北持续发展和自发展能力的投入,也是扶持性和补偿性的投入。但是,很显然,特别是最近十几年的历史也告诉人们,只靠国家投入“振兴东北”的道路,不仅坎坷,而且不通。

在改革已经进行了近40年的当下,明了这个道理并不困难。中国的市场经济发育至此,一个不可更改的体制性硬约束也已形成:国家投入也许会愉悦市长,但却管不了市场。而计划经济体制的典型特征却正是只要国家投入而不管市场。这种思路不变,这种管理经济的惯性不改,低迷的经济运行数据就会成为“钓”来国家持续投资的鱼饵,就会成为“会哭孩子”叫奶的哭声。

东北经济发展不振,既不是少大项目,也不是缺大工程,而是民营经济始终没有发展壮大。有统计表明,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小微企业58家,而东北仅为45家;今年上半年东北民间资本投资呈现断崖式下滑,增速陡然下降了31.9%,其中辽宁1—6月的民间投资竟为58.1%的负增长!

何以如此?东北振兴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相关人士指出,东北民间资本投资增速下滑的原因是经济形势不佳,民资不想投;政府管理服务不到位,民企不敢投;融资难融资贵突出,民企无钱投;门槛高渠道窄约束多,民企无处投等因素;但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在政府管理服务方面,东北存在政府守信意识差、权大于法、不依法行政及政策执行效率差等问题;且由于国企占绝对优势,对民资民企的挤出效应明显……

东北民营经济不发达,不仅表明创业创新动力不足,也表明体制环境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而民营资本投资的条件,无非是诚信、法治和高效率执行政策的政府,也无非是拆除歧视性的市场准入门槛,以及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投资不过山海关”的现状才可能改变。

微信二维码
关注 UFO发现 ,权威探索揭秘,期待你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或 搜索微信公众号 “ufofxwqw” 即可关注我们!
UFO、宇宙奇闻等 让你每天都能了解到全球各地的未解之谜!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相关阅读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Copyright © 2014-2018 ufofxw.com. UFO发现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088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