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建设完工,即将投入宇宙探索任务中(2)
用过“锅盖天线”的人都知道,锅盖口径越大,电视画面也越清晰。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全世界的射电天文学家都追求建造更大口径的“锅盖”,以提高射电望远镜的灵敏度。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工程副经理彭勃说,射电望远镜在设计建造之初就曾遇到经费紧张的问题,但不管减什么科学家们都不愿缩小望远镜的口径。
“宇宙空间混杂各种辐射,遥远的信号像雷声中的蝉鸣,没有超级灵敏的耳朵根本分辨不出来。”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说。
此前,世界上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分别是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和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前者可以移动“摇头”,后者则借助波多黎各岛上的喀斯特洼坑建造。
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0国天文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的倡议,渴望在电波环境彻底毁坏前,回溯原初宇宙,解答天文学中的众多难题。
“造世界第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是南仁东老师和几位前辈的梦,体现了中国天文学家的鸿鹄之志。”彭勃说。
1995年底,北京天文台联合国内20余所大学和研究所成立了射电“大望远镜”中国推进委员会,提出利用贵州喀斯特洼地建造球反射面,即“阿雷西博型天线阵”的喀斯特工程概念。

中国天眼夜景图
此后,中国科学家们进一步推进喀斯特概念,提出独立研制一台新型的喀斯特单元,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为了给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安家,科学家们通过卫星遥感把贵州喀斯特山区翻了个遍。彭勃回忆,当时天文台委托两家院所进行独立搜寻,从300多个候选洼坑中遴选。结果,位于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两次都获最高分。
贵州天然喀斯特洼坑提供的条件始终都是中国大射电望远镜最独到、成为世界最大最强的基础。

中国天眼施工图
对准银河系外脉冲星
按照FAST工程设计,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500米球冠状主动反射面,反射面通过索网带动,可以在射电电源方向上形成300米口径的瞬时抛物面,使望远镜接收机可以同传统抛物面天线一样处在焦点上。

- 飞机到大炮:中国草根发明家惊人之作 2014-09-29
- 美称中国超音速潜艇技术可行快过飞机 2014-09-29
- 中国神秘软体无人飞机首次公开亮相 2014-09-29
- 中国顶级富豪新标志:私人飞机随便玩 2014-09-29
- 中国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将于年底动工 2014-09-29
- 波音公司移动激光武器令无人机胆寒 2014-09-29
- 科学界的奇葩:令人无语的科学研究 2014-09-29
- 美国男子获百种蛇毒免疫力 含致命蛇 2014-09-29
- 世界上最强的暗物质侦测器发表了成果! 2017-05-26
- 科学家研发最黑材料 吸收所有可见光 2014-09-29
- 英大学生设计最快自行车 时速145公里 2014-09-29
- 外星人入侵莫要慌 好莱坞版地球防御指南支高招 201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