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宇宙不对称或因受到其他宇宙撞击
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空间局的普朗克探测器通过超高灵敏度的紧密仪器绘制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图,揭示出宇宙存在神秘的“时空涟漪”现象。
科学家发现早期宇宙中存在不明特征的大尺度结构,如图中所示,在灰色线条右边出现了宇宙温度分布极为不均匀的现象,波动的尺度比左边更大,科学家猜测这些信息是否隐藏了多宇宙的事实?
我们的宇宙是否在极度膨胀时期与相邻的宇宙发生了碰撞,而后留下了这些痕迹?
灰色线条右边出现了宇宙温度分布极为不均匀的现象
纽约大学物理学副教授马修·克莱斑对普朗克探测器绘制的早期宇宙图像进行分析,认为宇宙诞生时有一半似乎更加“粗糙”,两边的情况显然并不相同。
随着其他线索逐渐浮出水面,数十位宇宙学家试图从这张早期宇宙图像中寻找宇宙到底起源于何处。
马修·克莱斑发现之所以早期宇宙的图像出现分布不均,是因为有一种冲击波传播到我们的宇宙,而普朗克的图像正是“看到”了这个冲击波作用留下的痕迹,这个发现支持了多宇宙论的观点。
宇宙大爆炸设想图
对此,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物理、天文学教授马克认为从这些线索中推出多宇宙猜想显然有些冒险,我们也可以根据大爆炸模型来解释“两半”宇宙之间存在的不同性,不对称特点可能是统计上的巧合,或者它的确暗藏了某种未知的机制,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仅是冰山的一角。
科学家认为大约在大爆炸发生38万年后,光子从宇宙“四面八方”穿过,每个光子中都“印”着关于137亿年前大爆炸的信息,其中就有宇宙起源的谜底。
根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调查,在38万年时宇宙各处的温度几乎是相同的,平均偏离度仅为十万分之一。
根据原来的宇宙大爆炸模型,宇宙应该是均匀地被拉伸,温度和物质分布呈现随机性,宇宙中的冷热斑点区并不是现在观测到的那样。
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让我们看到了早期宇宙存在的神秘波动,但科学家认为可能是一个测量误差,但后来普朗克探测器更加详细地绘制出宇宙神秘波动的痕迹,对此,加州理工学院宇宙学家肖恩·卡罗尔等提出而来几个相互碰撞理论来解释大爆炸后宇宙出现的不对称现象。
科学家分析普朗克探测器的数据后发现宇宙之所以出现大尺度不对称性,是受到了其他宇宙的撞击。

- 百亿岁长寿星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后不久 2014-09-28
- 宇宙大爆炸将成打开宇宙奥秘的钥匙 2014-09-28
- 宇宙大爆炸六大神秘之谜今天终被揭开 2014-09-28
- 宇宙大爆炸惊人事实:最终星系将消失 2014-09-28
- 真相何在?揭宇宙大爆炸六大未解谜团 2014-09-28
- 5月24日将迎全新流星雨:每小时200颗 2014-09-28
- 惊人!美国好奇号拍到UFO降落火星 2014-09-28
- 探测器着陆地点被公布 位于彗星头部 2014-09-28
- 模拟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 2017-02-12
- NASA在月球发现三眼女尸 月球之上到底还可能存在哪些秘密? 2017-06-10
- 惊人!黑洞是如何长成10亿个太阳质量 2014-09-28
- 太阳系外部边缘可能存在着第九颗行星! 冥王星的替代者要出现了? 2017-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