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将成打开宇宙奥秘的钥匙(3)
理论家于上世纪80年代早期提出了一个设想,用于解释为何宇宙在总体上是呈一个平滑的几何平面的。他们认为,宇宙的急速膨胀会将绝大多数不规则的物质驱离出去,并将一切弯曲的物质压平。所剩不多的不规则物质在CMB中以温度的各向异性呈现,能极大地放大宇宙能量中原本微小的量子波动。
但以上都是理论假设,研究者必须具备测量B模式的能力才能予以证明。这要求他们找到一种能识别微弱信号的方法,而后者很容易被宇宙尘埃和星系磁场释放出的极化物质所掩盖。此次BICEP2探测器侦测到的B模式信号的规模在1度左右,足以避免星系磁场的干扰。
研究者可以据此探寻一些最基本的极化模式,例如不断膨胀的引力波。BICEP2的探测结果令整个宇宙学界振奋不已,但也带来了新的疑问:BICEP2探测到的极化模式的强度极大地超过了任何一个宇宙模型的预测。
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共有6项实验将在南极洲和智利开展,专门用来确认BICEP2探测结果的真实性。此外,普朗克卫星的研究数据将于今年秋季公布,其中包括新绘制出的极化图。
宇宙学家对此抱有更高的期待,因为普朗克卫星的探测范围比陆基探测器的探测范围更大。相较于后者只能探测到未被空气中的水蒸气吸收的窄波段辐射频率,普朗克卫星的超强探测能力可为天文学家提供“一览无遗”的视野。如果普朗克卫星证明BICEP2的发现是真实的,那么整个学界将为此狂欢。如果结果不理想,宇宙学家必须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那将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下一代实验
在“纠结”于BICEP2探测结果的同时,研究CMB的科学家也在着重提升测量B模式的能力。例如,目前有许多用于精确测量辐射的理论,每一种理论都对引力波在宇宙的分布提出了具体推测。掌握测量B模式的方法有助于天文学家梳理并排除明显是错误的理论。
此外,B模式还与宇宙中的质量分布以及星系的聚合方式密切相关。科学家通过研究B模式信号可以解开不少宇宙中未解的谜题,例如了解暗能量的性质和识别不可见的暗物质粒子。前者使宇宙的膨胀速度加快,而后者则占有宇宙总质量的绝大部分。
通过将宇宙中氢的研究和B模式信号的研究相结合,科学家能探测到宇宙中第一颗恒星和第一批星系发射出的电离辐射。科学家认为,从那个年代分散出来的电子必定含有CMB中B模型的重要极化信息。
但是,资金短缺是横亘在B模式研究面前的一道坎。一些天文学家建议削减一些研究B模式的陆基实验项目,他们抱怨这些陆基的CMB研究项目不愿共享研究数据。但另一些人认为,陆基实验项目更加经济,且两种渠道齐头并进能确保更好地推进B模式研究。归根结底,所有人都认可的一点是:开展太空CMB研究项目势在必行。
尽管未来有许多不确定性,但研究CMB的科学家仍然斗志满满。Efstathiou说:“仁慈的大自然给予我们如此珍贵的礼物,让我们有机会看清早期的宇宙是什么样子。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机会,一探究竟。”

- 远古宇宙第一代恒星痕迹大太阳数百倍 2014-09-28
- 怪异宇宙现象 恒星周围原行星盘结构 2014-09-28
- 载满垃圾的宇宙飞船穿越大气层时焚毁 2014-09-28
- 揭宇宙暗带之谜 科学家描绘3D星系图 2014-09-28
- 星系透镜:利用宇宙自身观察星系碰撞 2014-09-28
- 5月24日将迎全新流星雨:每小时200颗 2014-09-28
- 惊人!美国好奇号拍到UFO降落火星 2014-09-28
- 模拟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 2017-02-12
- 惊人!黑洞是如何长成10亿个太阳质量 2014-09-28
- 太阳系外部边缘可能存在着第九颗行星! 冥王星的替代者要出现了? 2017-06-24
- NASA在月球发现三眼女尸 月球之上到底还可能存在哪些秘密? 2017-06-10
- 探测器着陆地点被公布 位于彗星头部 201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