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宇宙,弦理论能告诉我们些什么(2)
进人深处
在过去的70多年中,为了实现大统一,科学家已提出了许多理论方案,但这些理论中的大多数都存在严重的数学问题。例如,有时计算得到的概率会是负值或者超过100%。根据其中一个模型,计算发现存在超光速运动的粒子,科学家将其称为快子。
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一个有趣的方案受到了众多物理学家的追捧。
根据标准模型,粒子都是点状的。也就是说,无论科学家怎么想办法探测一个粒子的内部结构,他们得到的都不过是一个更小的能量“点”,它呈现出这个粒子的所有特性:质量、电荷和自旋。这会引发严重的数学问题。想象一下,把一个电子的质量和能量挤压进一个越来越小的球体内,最终,它会变成空间中一个无穷小的点,此时,它的质量和能量密度则会变得无穷大。这个无穷大会使得任何涉及质量和能量密度的计算都变得不可行。因此,大约在30年前,物理学家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用不会消失的其他构形来代替粒子的内部形状,例如闭合的能量环,即弦。

关于宇宙,弦理论能告诉我们些什么
基本的想法是,每一个物质粒子(电子、夸克、中微子等)以及每一个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光子、胶子、中间矢量玻色子和引力子)其实都是某种微小的一维环。它可以是开放的,有两个端点,也可以是闭合的,构成一个环。当这个一维弦环随时间运动时,它会扫过一个二维的表面。它还可以分裂成两个不同的弦环,构成两个闭合的表面。这些表面被称为世界面。一根弦分裂成两根,则对应于一个粒子衰变成两个。把这个过程反过来,两根弦变成一根则对应于两个粒子的碰撞和并合。这些环也能向琴弦那样振动,其振动的精确方式决定了它所代表的基本粒子的确切特性。对应于大质量粒子的弦振动的频率较高,反之亦然。

关于宇宙,弦理论能告诉我们些什么
那么这些弦看上去像什么呢?先问个问题,你最近一次碰到一维的东西是什么时候?其实我们从来就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东西,更不要提它们是什么样子了,比如颜色、质量、大小,等等。我们试图描述的弦的每一个特性都植根于我们的三维经验。于是,一个基本的问题是,这样一个物理实体具有的特性是否超出了我们的经验?幸运的是,这在数学上根本不是问题。这也正是物理学家可以精确处理一维弦的原因。

- 远古宇宙第一代恒星痕迹大太阳数百倍 2014-09-28
- 怪异宇宙现象 恒星周围原行星盘结构 2014-09-28
- 载满垃圾的宇宙飞船穿越大气层时焚毁 2014-09-28
- 揭宇宙暗带之谜 科学家描绘3D星系图 2014-09-28
- 星系透镜:利用宇宙自身观察星系碰撞 2014-09-28
- 惊人!美国好奇号拍到UFO降落火星 2014-09-28
- 5月24日将迎全新流星雨:每小时200颗 2014-09-28
- NASA在月球发现三眼女尸 月球之上到底还可能存在哪些秘密? 2017-06-10
- 太阳系外部边缘可能存在着第九颗行星! 冥王星的替代者要出现了? 2017-06-24
- 惊人!黑洞是如何长成10亿个太阳质量 2014-09-28
- 探测器着陆地点被公布 位于彗星头部 2014-09-28
- 模拟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 2017-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