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黑洞里面是什么?让斯蒂芬·霍金扬名世界的发现(8)
因此,当霍金提出黑洞摧毁信息的观点时,萨斯坎德就坚称这绝对是错误的。
这场以一种相当学院派的方式进行的论战持续了十几年。但在1997年,它演变成了一场赌局,而这正是霍金喜欢的方式。霍金与加州理工学院的约翰·裴士基打赌,赌注是一部百科全书。霍金赌信息会消失在黑洞中,而裴士基赌事实并非如此。
2004年,在都柏林召开的一个大会上,霍金最终承认,萨斯坎德是对的,裴士基也得到了他的百科全书。但霍金以其典型的倔强性格指出,信息是以一种错误的形式返回宇宙的,而且这种以错误的形式返回的信息事实上是无法被解读的,并且他已经对此做出了证明。
第二年,霍金发表了一篇简短的论文,对他的观点做了进一步说明。但这篇论文未能说服所有人认可他的观点。
这个小插曲有着典型的霍金风格。他大胆且才华横溢,但有时不够严谨,使大家无法完全信服。有时候,他似乎是受直觉驱动做出论断,最终可能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就如他打赌称希格斯粒子无法通过实验检测到一样。
在霍金研究黑洞的过程中,他将广义相对论、量子理论、热力学和信息论结合到了一起,这是开创性的和卓越的。他的其他研究成果都无法与此相提并论。
《时间简史》让霍金名扬全球
20世纪80年代,霍金试图用量子力学术语来描述宇宙大爆炸。在与詹姆斯·哈特尔的合作中,霍金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量子力学公式,想用它来描述早期的整个宇宙。但是这个理论太过笼统,以致对许多物理学家来说,它没有太大的意义。

全息投影AE地球展示模板
然而,这个理论公式的的确确向我们揭示了一件事情,即追问宇宙的终极起源。
量子力学指出,当宇宙还是极其微小时,即不超过1幺米的十亿分之一(译者注:1幺米等于10-24米),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是极其模糊的。这就意味着,在早期宇宙中,尽管时间和空间是各自独立的,但它们的界限并没有什么意义。时间“起源”的概念消失在量子泡沫之中。

黑洞艺术概念图
这是霍金在其畅销书《时间简史》(1988)中提出的模型,这也奠定了他作为全球名人的地位,但这一观点仍存在争议。

- 重子对撞机:可毁灭地球的微型黑洞 2014-09-28
- 远古宇宙第一代恒星痕迹大太阳数百倍 2014-09-28
- 怪异宇宙现象 恒星周围原行星盘结构 2014-09-28
- 超大质量黑洞增长速度的克星:吸积盘 2014-09-28
- 载满垃圾的宇宙飞船穿越大气层时焚毁 2014-09-28
- 惊人!美国好奇号拍到UFO降落火星 2014-09-28
- 5月24日将迎全新流星雨:每小时200颗 2014-09-28
- NASA在月球发现三眼女尸 月球之上到底还可能存在哪些秘密? 2017-06-10
- 太阳系外部边缘可能存在着第九颗行星! 冥王星的替代者要出现了? 2017-06-24
- 探测器着陆地点被公布 位于彗星头部 2014-09-28
- 惊人!黑洞是如何长成10亿个太阳质量 2014-09-28
- 模拟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 2017-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