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6000年前是如何生活的(2)

2014-09-28 20:46 责编: 来源: 浏览 参与 评论
导读 4个上海第一 崧泽遗址通过考古发现了4个上海第一: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稻、上海第一房和上海第一井。它们都将通过不同的展陈方式在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得到展现。 据高蒙河介绍,崧泽遗址共包括3个文化层,从早到晚...
文章:“上海人”6000年前是如何生活的(2) 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

  4个“上海第一”

  崧泽遗址通过考古发现了4个上海第一:“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稻”、“上海第一房”和“上海第一井”。它们都将通过不同的展陈方式在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得到展现。

  据高蒙河介绍,崧泽遗址共包括3个文化层,从早到晚分别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吴越文化,而4个上海第一的发现几乎都出自最早的马家浜文化遗存。

  “所谓的‘上海第一人’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上海地区最古老的人类头骨,距今约6000年前的马家浜‘上海人’。这次发掘清理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墓葬7座,其中6座为单人仰身直肢葬,1座为俯身葬。这座俯身葬墓中的遗留头骨保存较好,经鉴定是一名年龄在25至30岁之间的男性。这些墓葬里发现的上海地区最早先民遗骨,叫做‘上海第一人’。只可惜,他的躯体部分已经腐烂,再也看不到了。他为什么俯身被埋?也成了一个谜。”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博物馆根据考古发现的头骨,结合成像技术复原的“上海第一人”的容貌。

  “上海第一井”深2-3米,过去水井一直被认为起源很晚,古人一直择水而居,有了水井之后,人就可以离开河边了。据高蒙河介绍,“上海的第一井”有一个特点,是直筒形的,不是锅底形的,史上最早的直筒形的水井到现在仍然是中国发现的,有接近6000年历史,以前的考古发现大概到4500-5000年前才有水井,这口水井当时可能有多种功能:一是提供可以直接饮用的水;二是在崧泽发现了最早的水稻遗址,这些水田的灌溉可能要利用水井的水;三是制作石器要运用到切割工艺,用水井里的水来对其进行冷处理。这口井在即将开馆的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也将得到复原展示。

  “上海第一稻”,是目前上海出土的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开启了人工栽培水稻的先河。

  此外崧泽遗址博物馆还将展出考古出土的文物共155件,大部分出土于崧泽遗址。包括马家浜文化的陶猪,崧泽文化的折角足盆形大陶鼎、三口器等。

  “我们希望通过崧泽遗址博物馆的展出方式,把文物考古变成文化的利用,正式地让观众跟它零距离接触,感受6000年前祖先筚路蓝缕开拓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考古人员的介绍层面。”高蒙河说。

微信二维码
关注 UFO发现 ,权威探索揭秘,期待你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或 搜索微信公众号 “ufofxwqw” 即可关注我们!
UFO、宇宙奇闻等 让你每天都能了解到全球各地的未解之谜!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相关阅读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Copyright © 2014-2018 ufofxw.com. UFO发现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088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