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女尸面色红润 香气浓郁疑是香妃(2)
一切处理妥当后,最让专家好奇的一些疑团开始被提上日程,女子是谁?为何被杀?尸体为何历经两百多年不腐?
是香妃?还是当时一名被杀武官的妻子
女子身份有三种传说
苏馆长说:“为弄清女子身份,我们不知道查阅了多少历史资料,访问了不知多少老百姓,但直到现在女子的身份还是个谜?”苏馆长根据当地的传说,列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说法:前清一名武官受命戍边,途经砀山时,贼寇为阻止其戍边的脚步,残忍将其妻子杀害。朝廷为了安抚悲恸欲绝的武官,下令厚葬其妻子。
第二种说法:乾隆下江南时,途经砀山,听说当地有一绝色佳人,便让当地官员“请”来,乾隆当即被其美貌迷住,便命当地官员设行宫住下。一段时间后,乾隆因要事必须立即回京,临行前告诉该女子他回京后会派人接她回宫。但回京后,还没来得及接她,就因随行人员在皇后面前告密,皇后担心该女子的汉人血统侵犯皇家利益,便派人将其秘密杀死。乾隆得知后十分悲痛,要求将其厚葬。并且为了给其一个名分,故按一品夫人的身份处理后事。
第三种说法:乾隆在平定动乱时将他爱慕的一位满身散发香气的奇女子带回宫廷,但该女子性情刚烈,乾隆根本无法靠近。皇太后、皇后及其他皇妃非常担心乾隆的安危,于是一天施计将乾隆调走,把这位女子赐死。等乾隆知道赶回来为时已晚。这位香妃和其下江南时救下的一名砀山女子——侍奉香妃的丫鬟都已经没了气息。悲恸欲绝的乾隆原本想将其葬在皇家陵园,但因太后不允,不得已只有将其葬在丫鬟的家乡——砀山。
“补子”显示身份显赫
苏馆长表示,他比较偏向第二种说法,目前正对该说法进行研究。根据历史记载,乾隆三下江南,的确曾有一次经过砀山,而且目前砀山还有“皇路”这个地方,据说这就是当时乾隆曾走过的路。虽然第三种说法情节很吸引人,但根据考古界的研究,河北遵化的清代皇家陵墓中曾发掘过一个有伊斯兰文字的棺木就是香妃的墓葬。不过让人觉得不可理解的是,作为皇帝宠爱的香妃,其河北遵化的墓葬居然没有发现多少随葬品。
虽然目前尚不知道该女子的确切身份,但从她的葬式、葬具、衣物及随葬品等方面看,很明显不是一般人物。苏馆长说:仅从其“补子”来说,图案为麒麟白泽。据《明朝典制》记载,补服制度始于明初,官服前胸和背后均缀有丝巾绣成的摆巾,称作“补子”,是代表官位品级的徽识。明代王公的为麒麟,清代直接沿袭明朝官服形式,至清朝其“补子”略有变动,王公为正蟒,武官一品为麒麟。经专家分析认为,该墓葬时代为前清,其夫君应为朝廷中的显赫要官,身份应为一品武官或王公。
下葬至今尸身不腐
正常情况下,尸体一般入土半月不到就会腐烂,为何这具尸体经过200多年的历史却完好无损?专家认为以下几个原因可能是造成尸体不腐的原因:
首先,安葬时进行了严格的药物处理。苏馆长说,当时打开棺木时,里面五分之一全是中药。后因见光见风而消失。现在知道的药物就有麝香、冰片、木香、灯心草等。这些药物起到了棺内杀菌、消毒、吸潮的作用。除此之外,尸体表面还涂了一层乳黄色蜡状药物,腰部最厚处达到3毫米。虽然周身薄厚不均,但已经形成了一个药物蜡壳,既可杀死细菌、防止细菌入侵体内,又避免了体内水分的蒸发,起到尸体本身的杀菌、消毒、保湿、保鲜作用。
其次是葬具好、埋藏深、密封严。从葬具看,棺为楠木、椁为柏木,均有木质坚硬,纹理细密,耐腐朽的特点。从埋藏地下四米来看,春夏秋冬终年温度基本不变。棺木分为六层密封,棺内空气、湿度与外界隔绝。这几种原因使棺木几成真空。
再次是尸体失血、失水。苏馆长说,该女子颈部的T形伤痕,动脉、静脉全被切断,致使全身血液流尽、大量水分的减少也抑制了细菌的繁殖。最后由随葬衣物可知其死亡入葬时间为寒冷的冬季,这也为尸体保存完好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 中国出土千年不腐女尸:鲜如活人 2014-09-28
- 唐玄宗的貌美宠妃死后尸体竟惨遭性侵 2014-09-28
- 盗墓士兵竟扯下裤子强奸了慈禧的尸体 2014-09-28
- 伊朗海军发现15米长海洋“怪物”尸体 2014-09-28
- 秦陵地宫首度曝光:秦始皇尸体已腐烂 2014-09-29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猛将:西楚霸王居首 2014-09-28
- 比男儿更硬气 唐朝这位公主惊艳世人 2014-11-02
- 朱元璋死前命三千嫔妃殉葬是真是假? 2014-09-29
- 二战奇葩女间谍:看看她都干了啥? 2014-09-28
- 曾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十大谋略家 2014-09-29
- 陆上考古基本完工 将往深海探索! 2017-06-06
- 3500年前青铜器时代女子惊人的现代化生活 20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