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族群密语继承公主血脉的畲族女人们(2)
不论是哪个时期迁到浙南的畲族,都视自己的祖源为广东潮州的凤凰山,据记载,凤凰山地区就是畲族历史记忆的起点,早在汉晋时期,那里就有了畲民生活的痕迹。在随后的漫长时光中,从凤凰山一带走出来的畲民,先后徙居至福建、安徽、广西、贵州、湖南等地,并于公元766年迁入浙南。由于迁徙的过程很漫长,族群在迁徙过程中分支众多,因此畲族的祖先创造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的后代族民——密语。如果遇见了自称畲民的陌生者,双方除了要用畲语对话之外,还要进行“密语”对答,陌生人如能答出,即认为是真正的畲民,以上客待之,而答不出的陌生人,则不被理睬。因此,每个畲族族民从小都要牢记这些祖上传下的“密语”,否则就可能被当做冒牌族人无情地被拒之门外!较通俗的“密语”对答起来也饶有趣味——
问:什么字头(暗指姓氏)?
姓蓝的答“钉角”,姓雷的答“盖耳”,姓钟的答“千字头”(蓝、雷、钟、盘为畲族四大姓氏)
问:门前有几个踏步?
按家中有几代人回答。
问:牛崽牵过栏没有?

资料图
已结婚的答“已牵过栏”,未婚的答“没有”。
向祖宗上报姓名,欢送亡魂
由于畲族只有语言而没有产生本民族的文字,因此,畲族除了“密语”之外还有一种更为严谨系统的方式,用以保证后代子孙认祖归宗,传承本族文化,那就是成年礼,也叫成丁礼或冠礼。行成年礼堪称是每个畲族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

资料图
畲族俗称年满16岁为“上丁”。依照传统,到了“上丁”年龄的畲民都要行成年礼,行礼的过程叫做“传师学师”,浙南的畲民也叫这个过程为“做阳”、“做聚头”。“传师学师”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传师学史”——族里的长者,以歌舞的方式向行成年礼的年轻一代进行本族历史和传统的教育;二是“奏名传法”——年轻一代将自己的名字告诉祖先,成为“记录在案”的畲族子民。“传师学师”的过程被庄重、压抑的氛围所笼罩,法师手举龙角、龙刀和铃钟,用念唱和歌舞的方式,叙述祖先学艺的艰苦历程,而每个参加仪式的年轻人都渴望继承祖先的意志与力量,成为族中的勇士。

- 古代妓女如何一跃龙门变身金凤凰? 2014-09-28
- 浙南廊桥上的凤凰部落 2016-04-15
- 中国的“亚马逊原始部落”之浙南廊的凤凰部落 2016-04-16
- 比男儿更硬气 唐朝这位公主惊艳世人 2014-11-02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猛将:西楚霸王居首 2014-09-28
- 3500年前青铜器时代女子惊人的现代化生活 2017-06-30
- 曾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十大谋略家 2014-09-29
- 二战奇葩女间谍:看看她都干了啥? 2014-09-28
- 陆上考古基本完工 将往深海探索! 2017-06-06
- 朱元璋死前命三千嫔妃殉葬是真是假? 201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