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事件以后是谁做的皇帝(2)
军旅生涯与人生的第二次转折步入军旅以后,安禄山成为一名捉生将。善于洞察局势的安禄山也许看清了,捉生将要比他互市牙郎的营生更有利可图。捉生就是活捉两番的人口。同他一起做捉生的还有一个同乡叫史思明。他们以活捉的两番人口作为战绩。由于他对地形和山川十分了解,常常以三五人骑马出去,会抓回数十人。节度使很惊奇,给他增加人手,而他也常常更加成倍地完成任务。很快,因为行必克获,安禄山做到了偏将军。安禄山的骁勇赢得了节度使张守?的赏识,遂养为义子,以军功任衙前讨击使,并被授以员外左骑卫将军的职衔。张守?把他当成了养子,表明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亲近了一层。
安禄山一如既往地倚靠对付契丹、奚的功劳作为他进身的资本。有时为了邀功,他不惜用欺骗手段诱杀两番人众,“常诱熟番奚、契丹因会,酒中实毒,鸩杀之,动数十人,斩大首领。函以献捷。”(《安禄山事迹》卷上)同样,为了获得更多邀功请赏的资本,安禄山也有时会主动出击,但这往往会冒很大风险。开元二十四年(736),已经担任平卢将军的安禄山出讨契丹失利,就险些丢了脑袋。本来可以处置他的节度使张守?却给朝廷上奏,请对他处以斩刑,实际上心存侥幸,将球踢给了朝廷。宰相张九龄看得明白:“守?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也认为不应免死,坚持杀他。还是唐玄宗“惜其勇锐,但令免官,白衣展效”,没有杀他(《安禄山事迹》卷上)。这第二次死里逃生,使安禄山有惊无险,得以重整旗鼓。到开元二十八年(740),也就是他38岁的时候,重新担任了平卢军兵马使,再次成为藩镇之中的高级将领。从此以后,他不仅知道了如何创造功绩,而且深深体会到了皇帝生杀予夺的无上权威。经历了这次死里逃生以后,安禄山才真正开始走上了发迹的快车道。
皇帝宠遇和个人经营安禄山38岁以后的个人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如何能够得到皇帝的恩遇上。为了能够准确得到朝廷动态,安禄山按照惯例派亲信在京城的进奏院(类似办事处)探听消息。事实证明,这一思路确保了他的步步发迹。他是如何做的呢?概括说,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贿赂朝廷官员、攀附宰相,依靠众人的赞誉推美,营造个人发迹的政治环境。
开元二十九年(741),河北采访处置使张利贞到营州考察,任平卢军兵马使的安禄山对张利贞及其随员厚赠金帛,结果使张利贞回朝复命之时对他大加称赞,第二年,40岁的安禄山就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过了两年,又兼任了范阳节度使。天宝五年(746),吏部尚书席建侯为河北黜陟使监察河北,安禄山又如法炮制,和当年“厚赂往来者,乞为好言”一样,结果席建侯在向朝廷的报告中力称安禄山“公直、无私、严正、奉法”。这些皇帝的亲信大臣“并言其美”,皇帝对安禄山的宠信就“意益坚不摇矣”。尤其是他后来媚事宰相李林甫,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取到更多的政治利益。所谓:“右相李林甫与禄山交通,复屡言于玄宗,由是特加宠遇。”(《旧唐书·安禄山传》、《资治通鉴》)实际上,在这一时期,大量胡人成为唐朝边防军战士,对担任边帅长官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军将及节度使能有效统驭番兵;另一方面,则要胜任守土安边之职。盛世之下内地不闻金鼓,不习攻战,汉族将帅数量相对减少,能够为朝廷所用的将领更是寥若晨星,番兵番将成为边地唐军的重要构成,统领边军的节度使多由胡人担任,遂势不可挡。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也正是这样一种形势之下的必然结果。旧史中把安禄山之叛归罪于李林甫重用番将的建议,实际上天宝年间重用番将乃是天宝军事体制变动的结果,是边疆防御局势的要求。李林甫即使首先动议重用番将守边,也是由于这一客观形势所迫。只是安禄山这一胡人能够得到重用,与李林甫等人的推美是有直接关系的。

- 宋朝离奇事件:卖唱女险成武则天第二 2014-09-28
- 盘点10大彻底改变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 2014-09-28
- 盘点古代著名的十大女性红杏出墙事件 2014-09-28
- 周总理逝世恐怖灵异事件 惊动八宝山! 2014-09-28
- 盘点三国演义中十大最传奇事件 2014-09-28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猛将:西楚霸王居首 2014-09-28
- 比男儿更硬气 唐朝这位公主惊艳世人 2014-11-02
- 陆上考古基本完工 将往深海探索! 2017-06-06
- 曾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十大谋略家 2014-09-29
- 3500年前青铜器时代女子惊人的现代化生活 2017-06-30
- 二战奇葩女间谍:看看她都干了啥? 2014-09-28
- 朱元璋死前命三千嫔妃殉葬是真是假? 201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