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射电天文望远镜领先世界,FAST望远镜世界领先(3)
直到数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一位英国的陆军研究员才在甚高频军用雷达中监测到了来自太阳的强烈电磁干扰。而在此之前,天文学家已经寻找太阳的射电信号很多年了,均没有收获。这一消息直到1946年才公之于众。天文学家查阅了当时太阳的活动记录,得知那几天恰巧有一枚大黑子经过日轮中心。这次的意外证明了两件事:第一,前人明显低估了太阳的射电发射频率,当然,其中还有甚高频雷达制造技术上的困难;第二,太阳的射电干扰与日面活动的光学现象是有联系的。自此以后,英联邦国家陆续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太阳的射电观测
工作,基本弄清了太阳在射电波段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
“二战”结束以后,同射电天文学蓬勃发展相呼应的是X射线和伽马射线天文学的兴起。不过,由于地球大气的观测窗口制约,这两门学科必须借助火箭的力量将观测仪器送往宇宙空间。这无疑大大提高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本。不过,最终结果是非常值得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是比可见光波长短得多的电磁波,因而常常与某些极端暴烈的物理过程相联系,例如超新星爆发、致密星体碰撞、黑洞吸积等等。激烈的物理环境常常蕴含着物理学的新知,因此该领域成为天文学家

FAST天文望远镜施工阶段
趋之若鹜的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值得一提的是,眼下我们正在经历第四次天文观测手段的革新。这便是引力波的加盟,它极有可能为我们带来宇宙深处关于黑洞合并、暗物质构成等方面的信息,并且引发新一轮颠覆性的天文认知巨变。未来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FAST天文望远镜施工阶段
我们回到射电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上来。纵观20世纪天文学领域拿到的9次诺贝尔物理学奖,射电天文学就有5次,超过一半。它们分别是:1974年脉冲星的发现、1974年孔径综合技术的发明、1978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1993年脉冲双星与引力波辐射、2006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

- 可以猜拳!我国脑植电极控制机械手臂 2014-09-29
- 我国挖掘出6600万年前恐龙物种化石 2014-09-29
- “月球上养蚕种土豆”不是梦 我国将实现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2017-06-28
- 我国首例X连锁淋巴细胞增生“定制胎儿”平安降生 2017-06-28
- 6分钟飙全台? 我国研发4000km/h飞行列车 2017-08-31
- 科学界的奇葩:令人无语的科学研究 2014-09-29
- 波音公司移动激光武器令无人机胆寒 2014-09-29
- 英大学生设计最快自行车 时速145公里 2014-09-29
- 美国男子获百种蛇毒免疫力 含致命蛇 2014-09-29
- 科学家研发最黑材料 吸收所有可见光 2014-09-29
- 外星人入侵莫要慌 好莱坞版地球防御指南支高招 2014-09-29
- 世界上最强的暗物质侦测器发表了成果! 2017-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