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让动物“屈服”于机器人(2)
以前文提及的蟑螂微型机器人为例,研究人员通过预先编写好的设计程序,让这些“蟑螂”诱骗真正的蟑螂跟着它,进入目标地点。正是通过这一研究项目,科学家验证了一个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机器人可以融入生物有机体社会,并和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混合(Biohybrid)”社会,形成一个紧密结合的新群体,而人类则可以利用机器人来干涉和影响生物群体的自然行为。
除了试图改变蟑螂的避光特性外,科学家也在尝试改变一些鱼类在水中游弋的形式,改变某些鸟类在天空飞行的模式,甚至改变蜜蜂养育后代的方式……
控制蟑螂
蟑螂和蚂蚁、蜜蜂一样,都是社会性动物,都会表现出一些集体性的行为。例如,它们不喜欢暴露在空旷的、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因此都会寻找一些神秘阴暗的藏身之所,并聚集生活。哈洛伊和他的同事将蟑螂机器人称为InsBots。研究人员计划用InsBots来操纵蟑螂群体,代替真正的蟑螂做出具有影响力的决定。

第一步当然是要制造出一批在各个方面都可以以假乱真的蟑螂机器人,幸好研究人员只是需要一个仿冒品,而不是一个复制品,这对于机器人专家来说,可以减少很多工作量。在研究人员看来,动物机器人首先需要能够表现出与目标动物相关的一些信息,比如气味、活动方式等。那么,科学家就要掌握这些目标动物的社交信号,而不同物种的社交信号都是不同的,可以是听觉、视觉、嗅觉或触觉。只有仿冒了这些信号,机器人才能与它们有血有肉的“同伴”进行交流。

而蟑螂是通过气味来识别同伴的,因此,科学家将如同火柴盒大小的机器人InsBots,包裹在被蟑螂信息素浸泡过的滤纸里,让它们染上真正蟑螂的气味。然后,科学家将十几只蟑螂,安放在两个圆形场地上进行测试。一开始,大部分的蟑螂都会选择长时间地呆在那个相对阴暗的场地,只在27%的时间里,它们才会到那个相对明亮的区域活动。接着,研究人员将蟑螂机器人混入蟑螂群里,随后的情况就如文章开头描述的那样。最终,这个混合蟑螂群进入相对明亮区域的概率增加到了61%。这群蟑螂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些机器人被人为地设定了程序代码——偏好有光亮的地方。

- 动物界中绝对已经得道成仙的“妖精” 2014-10-22
- 火星发现神秘球体:其源自何人之手? 2014-11-10
- 美国防部曝光:消失44年的轰炸机突然重现 2015-02-13
- 美国“死亡三角”多次出现巨型怪兽 2015-02-16
-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揭秘你所不知道的动物之最 2015-08-28
- 全球有很多科学家坚信我们在将来能发现外星人 2016-08-12
- 你绝对没听过的中国被封杀的惊天秘密! 2016-10-20
- 大揭秘:一个未来人穿越到现在携带的报纸 2015-01-07
- 上官婉儿和武则天是什么关系:下属或是情人? 2016-10-08
- 食人花难道说真的可以吃人? 它们都在哪个国家? 2017-07-11
- 人类史上这10大未解之谜终于被解开了 玛雅文明消失是因为食物缺 2017-07-06
- 风声鹤唳的主人公是谁:详细资料解读 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