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太阳恒星会吞噬行星 地球有危险?
北京时间5月21日消息,国外媒体报道,某些类似太阳的恒星其实是“地球吞噬者”,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它们会从类似地球的行星中吸收大量岩石材料。
美国范德堡大学的天文学研究生特雷·麦克(Trey Mack)建立了一个模型从而预估计这样的吞噬对恒星化学组成成分的影响,他将这个模型应用于分析一对分别拥有各自行星的双胞胎恒星。
“特雷的研究表明我们能够对恒星的化学特征进行细节的建模,并确定这些化学特征是如何因吞噬类似地球的行星而发生改变的。” 范德堡大学天文学教授凯文·斯塔森(Keivan Stassun)这样说道。“在获得了一颗特定恒星的高分辨率光谱后,我们便能细节的挨个元素的检测恒星的化学特征。”
这使得天文学家能够更好的理解行星形成的过程,同时辅助正在进行的类地系外行星的搜寻工作。超过98%的恒星质量是由氢和氦组成,所有其它的元素组成了剩余的不到2%。天文学家武断的将所有重于氢和氦的元素定义为金属,并运用“金属性”这个术语来描述恒星化学组成成分中铁相对氢的比率。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当天文学家具备检测大规模系外行星的能力时,有几项研究试图将恒星金属性与行星的形成相联系。在其中一项研究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辩论称,具有高金属性的恒星比具有低金属性的恒星更可能发展行星系统。另一项研究总结称炙热的木星大小的行星主要环绕高金属性的恒星,而更小的行星则环绕具有一系列金属元素的恒星。
研究合作作者西蒙·舒勒(Simon Schuler)检测了恒星化学组成成分里除铁以外的元素,基于他的研究,麦克调查了与太阳相比,类太阳恒星上15种特定元素的含量。他主要调查了熔点高于600摄氏度的元素,例如铝、硅、钙和铁等,因为它们是耐熔材料,它们组成了类似地球的行星的基本建构单元。
麦克、舒勒和斯塔森决定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具有行星的双星,HD 20781和HD 20782。这两颗恒星都形成于相同的尘埃气体云,因此两者形成初期应该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成分。这个特殊的双星系统是科学家们发现的第一对具有各自行星的恒星双胞胎。

- 美最新研制太空花朵可折叠的太阳能板 2014-09-28
- 太阳粒子风暴或显著改变月球土壤性质 2014-09-28
- 远古宇宙第一代恒星痕迹大太阳数百倍 2014-09-28
- 怪异宇宙现象 恒星周围原行星盘结构 2014-09-28
- 古太阳系恐怖行星大轰炸或持续数亿年 2014-09-28
- 惊人!美国好奇号拍到UFO降落火星 2014-09-28
- 5月24日将迎全新流星雨:每小时200颗 2014-09-28
- 太阳系外部边缘可能存在着第九颗行星! 冥王星的替代者要出现了? 2017-06-24
- 模拟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 2017-02-12
- 探测器着陆地点被公布 位于彗星头部 2014-09-28
- 惊人!黑洞是如何长成10亿个太阳质量 2014-09-28
- NASA在月球发现三眼女尸 月球之上到底还可能存在哪些秘密? 2017-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