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太阳系九大行星:冥王星为什么不是行星(2)
基于这样一个事实——4颗彗星的远日点在大约100天文单位的地方,另有6颗彗星的远日点聚集在大约300天文单位的地方——福布斯算出了一对假想中的海外行星(海王星轨道外的行星)的轨道参数。这些参数与另一位美国天文学家的计算结果刚好吻合,许多人由此认为这些参数可能是合理的。但也有人指出,其中涉及的彗星轨道依然不确定,因而不能产生有意义的结果。
1900年和1901年,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主任皮克宁领导了两次对海外行星的搜寻工作。其中第一次由丹麦天文学家埃米尔牵头。在研究了1690一1895年的天王星轨道数据后,埃米尔得出结论:仅是1颗海外行星,并不足以解释天王星轨道的异常。不过,搜寻团队中的一位天文学家提出,只需一颗位置在47天文单位的海外行星,就可能解释天王星的运动。此后,第二次搜索开始了。皮克宁同意检验任何可能显示了疑似行星的感光底片。然而,最终却未能发现任何疑似行星。
1909年,美国天文学家杰克逊提出,至少有1颗海外行星这点是肯定的,但也很可能有第2颗,甚至可能有第3颗。他把第一颗海外行星称为“俄亥阿诺斯”,并且认为这3颗海外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分别是42天文单位、56夭文单位和72天文单位。他没有说明自己是怎样确定这3颗行星存在的,因而也没有人去寻找它们。

太阳系已经确认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1911年,根据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在木星卫星中观测到的模式,并且将这些模式运用于外行星(指太阳系中位于小行星带以外的行星,按照与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印度天文学家克塔卡认为存在两颖海外行星,他将它们分别命名为“梵天”和“毗瑟絮”。木星3颗最大的卫星——依娥(木卫一)、欧罗巴(木卫二)和盖尼美得(木卫三)被锁定于一种1:2:4的复杂轨道共振(拉普拉斯共振)之中。

太阳已经确认的第二大的行星:土星
所谓轨道共振是指:由于它们的轨道周期呈现两个小整数比例关系,所以两颗做轨道运动的天体相互施加一种经常性、周期性的引力影响。克塔卡提出,天王星、海王星以及他猜想的海外行星,被锁定在类似于拉普拉斯共振的轨道共振中。他的计算结果是,“梵天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38. 95天文单位,轨道周期是242.28个地球与海王星构成3:4的轨道共振。
当冥王星在19年后被发现时,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39.48天文单位及轨道周期248个地球年,与克塔卡的预测很接近。事实上,冥王星与海王星构成了 2:3的轨道共振。但除了平均距离和轨道周期外,克塔卡没有预测其他的轨道参数。迄今仍不清楚克塔卡是怎样得到这些数据的,而他预言的“毗瑟絮星”则从未被发现。

- 太疯狂!向火星发射“导弹”寻找生命 2014-09-28
- 美拟研发机器人大军登陆外星寻找生命 2014-09-28
- 古太阳系恐怖行星大轰炸或持续数亿年 2014-09-28
- 宇宙10大谜案:太阳系竟存在无数黑洞 2014-09-28
- 寻找影子宇宙:隐藏的神秘暗物质世界 2014-09-28
- 惊人!美国好奇号拍到UFO降落火星 2014-09-28
- 5月24日将迎全新流星雨:每小时200颗 2014-09-28
- 惊人!黑洞是如何长成10亿个太阳质量 2014-09-28
- NASA在月球发现三眼女尸 月球之上到底还可能存在哪些秘密? 2017-06-10
- 模拟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 2017-02-12
- 太阳系外部边缘可能存在着第九颗行星! 冥王星的替代者要出现了? 2017-06-24
- 探测器着陆地点被公布 位于彗星头部 201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