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类地行星的形成:也许不是我们设想的那样(4)
一些模型学者认为这种情形不必要地复杂了。“我确实相信奥卡姆剃刀理论。”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天文学家格里戈·劳克林说。劳克林提出,行星更有可能是在它们今天的位置上形成并稳定下来的。他说,如果原行星盘中含有更多物质,巨型行星就有可能在离恒星更近的位置生成。行星仍然可能产生一些运动——例如足以解释轨道共振的移动——但是“这是最后的微调, 而不是像传送带那样的大型运动”。
但其他人认为,在接近中心的位置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物质来形成飞马座51b,以及其他甚至更靠近中心的巨型行星。“它们不可能在原位形成。”位于剑桥市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约书亚·维恩直白地表示。另外,那一部分数量可观的在拉长和倾斜的轨道上运行甚至反向运行的行星,似乎意味着某种行星重排。

资料图
为了解释这些异常天体,理论学家提出了引力混战的观点,而不是平静的迁移。一个富含物质的吸积盘能够产生很多相互靠近的行星,而互相之间的引力扭打,会把它们送入恒星、送上奇怪的轨道,甚至送出整个系统。另一个潜在的破坏者是位于拉长轨道上的一颗伴星。大多数时间里,它距离太远,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但偶尔它会内转,制造混乱。或者,如果这个系统的恒星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星团中的一员,一颗相邻的恒星就可能飘移到太近的距离,造成严重破坏。维恩说:“破坏一个系统的方式是很多的。”

资料图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令人惊讶地发现,类似太阳的恒星里,有60%都具有一颗超级地球,解释这一点需要一套全新的理论。大多数超级地球被认为主要由固体岩石和金属以及一定量的气体组成,比地球处在更窄的轨道上,一颗恒星常常拥有若干颗超级地球。例如,开普勒-80系统具有4颗超级地球,它们的轨道周期全部是9天甚至更短。传统理论认为,在雪线以内,核吸积过程过于缓慢,不会产生如此大的行星。超级地球很少被发现处在共振轨道上,这表明它们没有发生迁移,而是在当前的位置上产生的。

- 怪异宇宙现象 恒星周围原行星盘结构 2014-09-28
- 发现局部有云行星 疑似可以居住人类 2014-09-28
- 美公布小行星碰撞产生巨大尘埃影像 2014-09-28
- 美俄或将联手对抗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 2014-09-28
- 美国拟2018年首射超级火箭送人上火星 2014-09-28
- 5月24日将迎全新流星雨:每小时200颗 2014-09-28
- 惊人!美国好奇号拍到UFO降落火星 2014-09-28
- 惊人!黑洞是如何长成10亿个太阳质量 2014-09-28
- 探测器着陆地点被公布 位于彗星头部 2014-09-28
- NASA在月球发现三眼女尸 月球之上到底还可能存在哪些秘密? 2017-06-10
- 模拟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 2017-02-12
- 太阳系外部边缘可能存在着第九颗行星! 冥王星的替代者要出现了? 2017-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