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太阳系的塑造者和行星杀手(2)
这个想法很有效——1天文单位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地球和金星的质量都远大于火星。火星到太阳的距离为1。5天文单位,位于汉森提出的边界之外,使得火星因为缺少固态物质而无法生长变大。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完美的解释。然而,有一个关键要素缺失了。“汉森并没有解释他是如何得出这一边界所在位置的,”天文学家亚历山德罗·莫尔比代利说,“他也无法解释远在1天文单位之外的气态行星和小行星带。”
为了解释火星的低质量,莫尔比代利与肖恩·雷蒙德、凯文·沃尔什、阿维·曼德尔和戴维·奥布莱恩一起,开始更加仔细地审视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他们最终提出了大迁徙假说,认为木星是太阳系中形成的第一颗行星,它在一生中进行了两次迁移:一开始是向内朝太阳运动,然后又向外迁移到它今天的位置。这正是事情变得相当有趣的地方。要想形成一颗质量较小的火星,必须削减它的引力俘获区。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想法,即火星要体积小,就必须得挨饿。

木星资料图
地球和金星则不必这样。在这种情形下,木星会如何?如果它一直位于火星现在的位置,会发生什么情况?
他们认为,木星曾穿行在内太阳系中,从初始时距离太阳3。5天文单位运动到了仅1。5天文单位处。后者正好是目前火星轨道所在的位置。在早期太阳系中,年轻的太阳周围存在着一个原行星盘,其中浓密的气流和引力会把木星向内拉。这个盘中的稠密气体可以保证木星不会因太过靠近而最终掉入太阳,但同时也意味着木星会吸积掉该区域中大量的物质,对此后火星的形成和生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木星资料图
在这个阶段,类地行星还都没有形成。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要比气态巨行星更为年轻,它们诞生的时间要晚得多。大迁徙假说认为,在太阳系形成的最初1000万年里,土星会随着木星一起朝太阳方向迁移,并且进入轨道共振状态。这意味着土星和木星会对彼此产生规律且周期性的引力作用,由此清除掉位于它们之间的所有气体,并最终使得这两颗气态巨行星朝外太阳系迁移。

- 古太阳系恐怖行星大轰炸或持续数亿年 2014-09-28
- 宇宙10大谜案:太阳系竟存在无数黑洞 2014-09-28
- 木卫二有冰壳板块:太阳系中独一无二 2014-09-28
- 美国科学家认为木卫三可能存在生命 2014-09-28
- 科学家在太阳系边缘发现疑似矮行星 2014-09-28
- 5月24日将迎全新流星雨:每小时200颗 2014-09-28
- 惊人!美国好奇号拍到UFO降落火星 2014-09-28
- 探测器着陆地点被公布 位于彗星头部 2014-09-28
- 惊人!黑洞是如何长成10亿个太阳质量 2014-09-28
- 模拟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 2017-02-12
- NASA在月球发现三眼女尸 月球之上到底还可能存在哪些秘密? 2017-06-10
- 太阳系外部边缘可能存在着第九颗行星! 冥王星的替代者要出现了? 2017-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