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威尔:美国工业革命的摇篮,美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4)
站在纺织机旁,在轰鸣与震颤中,眼见着白色的棉布缓缓织就。不同的纺织方式能织出质地不同的布匹,许多纺织机旁的护栏上都附有具体的织法图解,并系有一条布匹样品,可供触摸。振动、噪音、白亮的灯泡、不时喷出的调节车间湿度的蒸汽……昨日的洛威尔仿佛在这里复活了。不过这里却见不到工人的身影,昔日的工人是谁?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梦想?
来到博物馆二楼,从展览中笔者才知道当年工人在洛威尔工作的强度极大。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每位工人每周平均要工作73小时;到了70年代,也得工作60小时;到了20世纪早期,工人每周工作的时间不得超过54小时,但工人每日能得到的工钱也随之减少。虽然爆发过多次抗议,但工人终究拧不过资本家。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铁打的工人几乎全是15~25岁的单身妙龄女性,她们多来自美国东北部的农村,这些女工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工厂女孩。

第一架飞机起飞
如此大规模雇用年轻女工还被称作美国工业革命的一项创新。虽然洛威尔的纺织厂众多,但厂与厂之间的待遇差别不大,用工合同一年一签,至少需干满一年,每月发放工资。女工们必须住在公司提供的宿舍里,还需要到教堂礼拜。当然,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是很难干得长久的,平均下来,每位女工在纺织厂仅工作3年便会离开。

纽约时代广场旧照
洛威尔国家历史公园也保留了部分女工宿舍。出布特纺织厂,再次跨过运河,向右看,便可见一排3层(还有阁楼层)联排宿舍楼。它们坐落在小坡上,深色倾斜的屋顶两头耸立着取暖烟囱,窗框和窗格都为白色,大门开在一楼一角。看起来虽然简易,但这样的砖房已经比早期的木结构宿舍条件好多了。这些宿舍离工厂如此之近,正常步行也就几分钟光景,这也是洛威尔的一大特色。

- 国人大惊:美国禁书竟这样描写毛泽东 2014-09-28
- 二战胜利后美军为何不烧毁靖国神社? 2014-09-28
- 轰炸东京!揭秘二战美国如何报复日本 2014-09-28
- 日本本土被美国人原子弹轰炸的内幕 2014-09-29
- 美军审讯越南女俘的骇人手段首度曝光 2014-09-29
- 比男儿更硬气 唐朝这位公主惊艳世人 2014-11-02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猛将:西楚霸王居首 2014-09-28
- 陆上考古基本完工 将往深海探索! 2017-06-06
- 曾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十大谋略家 2014-09-29
- 朱元璋死前命三千嫔妃殉葬是真是假? 2014-09-29
- 二战奇葩女间谍:看看她都干了啥? 2014-09-28
- 3500年前青铜器时代女子惊人的现代化生活 20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