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绝地救援:人类已经启动火星移民计划
2013年,好莱坞痴迷上了《地心引力》,看着它在第86届奧斯卡上横扫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摄影等7项大奖。2014年,好莱坞玩起了《星际穿越》,在银幕内外讨论起了黑洞与星空、空、过去与未来的故事。2015年的《火星救援》,在那颗人类最稀罕的地外行星上,演出了一段“太空生存真人秀”。
这就是近些年来好莱坞的一大爱好。目标是奧斯卡,目标是希望在电影院里寻找视觉奇观的普通电影观众,然后,顺便映照一下,这个又一次梦想着星辰大海的科技创业时代,以及那些如同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一般忙着造火箭的个人梦想家……
无论是《火星救援》在奥斯卡上的广受关注,还是社交网络上对火星移民、火箭技术的热烈讨论,都在预示着新一轮硬科幻潮流、已经汹涌而至,并正在迅速贏得人类的喜爱。

登陆火星想象图
对于冲着明星颜值和宏大特效而来的普通观众,《火星救援》是一部在质量和剧本上都很过硬的大作。并且在满足娱乐需求的同时,也无疑能够激发大众对于太空事业的热情与关注。功利一点讲,这算是借助大众媒体普及科学精神与常识的一箭双雕,利国利民。而在地球厚重大气层包裹的喧嚣之中,偶尔神游一下浩瀚奇丽的星空彼端,拓宽下脑洞容积,也不失为能让思想与灵魂小憩的诗意之所。

火星探测漫游者拍摄的火星表面
它是科学最美的电影情人
“我检查了太空衣,看到天线刺穿了我的生命监测器。太空人进行舱外行动时,所有人的生命监测器都会连线,让我们能互相看到彼此的状态。其他组员一定都看到我的太空衣失压到近乎零,接着就是我的生命监测器终止运作。加上他们也都看到我在沙尘暴之中,身上插着一支天线,跌落小丘……没错,他们肯定觉得我死了。都这样了,还有其他可能吗?”这就是《火星救援》真实的原著——《The Martian》(火星任务)里的文字,也是电影里的开头。小说作者是安迪·威尔,一位在科学方面天赋异禀的男人。他的父母分別是微粒子物理学家和工程师,15岁时作者即被美国国家实验室延揽,之后专职做了多年的计算机程序工程师。同时,安迪还热爱物理相对论、轨道力学和火箭,是个不折不扣的太空宅男。

- 不是虚拟游戏!是用虚拟现实报道新闻 2014-09-29
- 从科幻电影中走向现实的15大惊人科技 2014-09-29
- 美梦成真!科幻变现实的十大科学技术 2014-09-29
- 现实版变形金刚:机器人自我折叠行走 2014-09-29
- 现实版变形金刚!可变幻的未来机器人 2014-09-29
- 波音公司移动激光武器令无人机胆寒 2014-09-29
- 科学界的奇葩:令人无语的科学研究 2014-09-29
- 英大学生设计最快自行车 时速145公里 2014-09-29
- 美国男子获百种蛇毒免疫力 含致命蛇 2014-09-29
- 科学家研发最黑材料 吸收所有可见光 2014-09-29
- 世界上最强的暗物质侦测器发表了成果! 2017-05-26
- 外星人入侵莫要慌 好莱坞版地球防御指南支高招 201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