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18位博士和他们开拓的江湖
漫步在大学校园,碰到一位年龄稍长者,他可能是一位教师,如果问及他的学历,多半是博士。如今很多高校,在录用老师的时候,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必须是博士。在此基础上,会有一些附加条件:是不是海归?本科是不是985院校?
这多少说明,“博士”这一头衔,已经相当普遍,吸引力也因此下降了。但是,在中国,曾经几十年都没有培养一个博士。上世纪50年代,识字率极低,国家最初的教育,还是以扫盲为主,在此基础上培养国家建设急需的实用人才,已经稍显奢侈。而到了60年代,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教育陷入瘫痪,“做学问”成为有风险的事,那些曾是“博士”的人,恨不得把自己的学历藏起。

浙江大学新聘18位长江求是学者
因此,直到1983年5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培养的首批博士才得以诞生。在此之前,我国自1981年1月1日正式实行学位制度,这是影响深远的制度变革。学位制度,是恢复高考后的一个逻辑必然,给那些有志于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提升的空间,也为国家培养顶尖的人才。第一批博士只有18个人,还没有如今一个重点大学的一个博士点一年毕业的人数多,但这18个人因此而进入史册,他们不仅仅是自己所在领域的佼佼者,后来也大都成为博导,进一步培养博士生。

资料图
有意思的是,第一批18位博士,全都是理工科博士,第一批文科博士,要到第二年才能出现,这既是当时的师资力量的局限决定的,也和当时国家更看重理工科有关。我在北京读书时,有一位王富仁老师,他是第一批文科博士之一。到2002年,他获得博士学位已有18年,他自己早已成为了博导,甚至他的学生中,有很多也成了博导。但是,这位王老师仍然在认真做研究,在他身上,有“第一批博士”所特有的使命感,对他们来说,博士不仅仅是一个学位而已,还有报效国家的使命感。

- 黑科技实验室正在研究的技术:角膜反射,揭示旁人 2016-05-07
- 德雷克方程揭秘:银河有多少行星适宜生命生存? 2016-05-11
- 颠覆性技术纵横谈:颠覆性理论的诞生与发展 2017-02-22
- 冰雪运动的"前世今生":冰雪运动的怎么发展 2017-02-22
- 美国航母战斗群刚出东海再进南海:揭秘航母的前世今生 2017-04-03
- 黑科技实验室正在研究的技术:角膜反射,揭示旁人 2016-05-07
- 八百里秦川:秦朝的疆域南到哪里? 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