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住房改革发展:从公有到私有的转变
导读
从私房的社会主义改造、大院、工人村、家属院、筒子楼,到单位住房福利的终结并进入以商品化为主的市场,住的理念和形式都成了中国人当代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 民国时期,政局动荡战乱频繁,使得刚刚起步的城市化根本无法进行。1949年至今,中国终于获得了一个多世纪以...
文章:新中国的住房改革发展:从公有到私有的转变 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
从私房的社会主义改造、大院、工人村、家属院、筒子楼,到单位住房福利的终结并进入以商品化为主的市场,“住”的理念和形式都成了中国人当代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
民国时期,政局动荡战乱频繁,使得刚刚起步的“城市化”根本无法进行。1949年至今,中国终于获得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梦寐以求的和平局面,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中国改变了地球的外观。城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主导,而住房成了城市居民生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私房的社会主义改造
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一化三改造”的完成,使得生产资料大部分收归国有。忙于集中财力组织生产和应对抗美援朝战争,国家经济建设资金紧张,而农业人口的大量进城造成住房困难,于是中央开始推行经租房政策,动员有房者出租私有房屋。

改革开放时期的住房
1955年12月16日,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关于目前城市私有房产基本情况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意见》中写道:“根据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附:无锡、苏州)、济南、青岛、沈阳、哈尔滨等十个市的调查,目前城市私有房屋的基本情况是:私人占有房产一般比较集中,即少数大房主占有大量房产。大房主多数是封建王公贵族、军阀官僚后代和以前的投机商。如北京市大房主中属于上述成分的即占88.4%,上海的房地产中,李鸿章的后代即占有房屋面积十万多平方公尺。另外房主中也有买办、大地主及城市高利贷者。”

整齐的集资房
1958年6月4日,北京市私房改造领导小组开始制定“私有出租房屋的社会主义改造”,稍后,各省、直辖市纷纷效仿,很快推广至全国。

关注 UFO发现 ,权威探索揭秘,期待你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或 搜索微信公众号 “ufofxwqw” 即可关注我们!
UFO、宇宙奇闻等 让你每天都能了解到全球各地的未解之谜!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相关阅读
- 民国时期,皇城下的住房“现代化”革命 2016-05-17
- 清朝末期民国时代的中国住宅改革 2016-05-17
- 德雷克方程揭秘:银河有多少行星适宜生命生存? 2016-05-11
- 黑科技实验室正在研究的技术:角膜反射,揭示旁人 2016-05-07
热点资讯
- 美国航母战斗群刚出东海再进南海:揭秘航母的前世今生 2017-04-03
- 黑科技实验室正在研究的技术:角膜反射,揭示旁人 2016-05-07
- 八百里秦川:秦朝的疆域南到哪里? 2016-05-10
- 颠覆性技术纵横谈:颠覆性理论的诞生与发展 2017-02-22
- 冰雪运动的"前世今生":冰雪运动的怎么发展 2017-02-22
标签
首页推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