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住房改革发展:从公有到私有的转变(5)
后来,胡耀邦再次来到数学所,询问起陈景润改善住房条件的事,当得知问题还没有解决时,胡耀邦有点火了:“为什么不能帮助陈景润解决一间好一点的房子?”在胡耀邦的关心下,数学所最后费了很大力气,终于为陈景润调整出一间 16 平方米朝阳的房间。
这种分房的难题,在知识分子群体里特别明显。在那个时代,大学还没有多余的经费为教授们建更多的房子。这种难题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央视曾经报道过科学家陈章良的事,当记者走进陈在北大的单身宿舍时,8平米的房间已被书填满,记者几乎无法插足。
市场化改革30年
1998年,《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文件出台,决定自当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社会化的住房新体制。在停止福利分房的时候,中国的住房商品化已经试点了10年了。在这10年期间,实行的是商品房交易与福利分房并行的制度。在福利分房的末期,由于有了市场参照,而且可以进行买卖,能分到房子的人,对“福利”的感受更深。

建国初期的农村的低矮自建房
1987年12月1日,中国首次以公开拍卖的方式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原深房公司总经理骆锦星举起11号牌,赢得中国土地“第一拍”,后来深房公司在竞得的这片土地上修建了东晓华园。2008年2月4日,坐在深圳市罗湖区东晓花园的花坛前,73岁的骆锦星没有想到,深圳这两年的房价飙升得如此之快,这个20年前在那场“中国土地第一拍”中竞得的土地建成的楼盘,建成时开盘价1600元每平方米,20年之后的今天,也水涨船高,升值已达数倍之多。

农村的土坯房屋
住房的商品化,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改革之一,不但让更多的人拥有住房,而且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产权的概念。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那些拥有住房的人,对社会的稳定起着巨大的作用。有意思的是,虽然很多人对“70年产权”有意见,国家也在探讨产权到期后如何续签的问题,但是这一政策在当年出台时,却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注意。

- 民国时期,皇城下的住房“现代化”革命 2016-05-17
- 清朝末期民国时代的中国住宅改革 2016-05-17
- 德雷克方程揭秘:银河有多少行星适宜生命生存? 2016-05-11
- 黑科技实验室正在研究的技术:角膜反射,揭示旁人 2016-05-07
- 美国航母战斗群刚出东海再进南海:揭秘航母的前世今生 2017-04-03
- 黑科技实验室正在研究的技术:角膜反射,揭示旁人 2016-05-07
- 八百里秦川:秦朝的疆域南到哪里? 2016-05-10
- 颠覆性技术纵横谈:颠覆性理论的诞生与发展 2017-02-22
- 冰雪运动的"前世今生":冰雪运动的怎么发展 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