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皇城下的住房“现代化”革命(5)

2016-05-17 17:02 责编:小编 来源:UFO发现网 浏览 参与 评论
导读 和单纯的价格相比,探讨房价和人们收入的关系,可能会更加直观。尽管1928年开始,北京不再是民国的首都,但北平仍然凭借长期积累的雄厚教育实力,维持了北大、清华等著名学校的高薪酬。这些人成为20世纪30年代北平...
文章:民国时期,皇城下的住房“现代化”革命(5) 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

和单纯的价格相比,探讨房价和人们收入的关系,可能会更加直观。尽管1928年开始,北京不再是民国的首都,但北平仍然凭借长期积累的雄厚教育实力,维持了北大、清华等著名学校的高薪酬。这些人成为20世纪30年代北平住宅消费的重要购买力量。按照当时普通民众一般的房租与收入比,可将大学教员的月租房支出定为月均收入的10%,那么每个月在租房上的钱,教授可以拿出40-50元,副教授可以拿出30元,专职讲师可以拿出12-20元。如果综合1931-1937年报刊广告上发布的住宅招租价格,平均每间是2.40元,那么教授可以租20间,副教授可以租12间,讲师可以租5-8间。记住,这只是拿出收入的十分之一来租房哦。

当然,没有人会租那么多房子。事实上,当时的大学教员基本可以做到普通每家独住一个四合院或三合院。一些著名学者在回忆录中,记述了他们租住大宅、出门坐黄包车,每周都到饭馆喝酒的闲适生活。他们的家眷,既不用工作也不用做家务,而是雇佣仆役操持家务。和这些教授相比,普通工人和小学教师家庭就差很多了,每个月平均可以支出的房租为6-8元之间,可以租两到三间房子。不过,无论家庭收入多少,大多数工人家庭居住面积都很狭小,每个家庭只有一间住宅,只能说凑合着有个地方住而已。

即便住得不咋样,小学老师、工人也不算社会的底层。在城墙边上,居住着这样一些人,他们被视为“棚户”,所居住的房屋大多为灰棚,而且连成片。放眼望去,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等处,满是这样的贫民居住区。这些人有失业工人、孤寡老人、疯癫病人、守寡妇女等等,他们境况很差——不过,还有更差的:那些无家可归、不能自食其力的贫民,只好蜗居在市政当局开设的“暖厂”里。1934年底,政府在早已衰落、破旧的新世界大楼里开办暖厂,收容200多名无家可归的男子。每天下午4-6点开门收容,6点以后提供一次粥饭作为晚餐,让住进来的穷人不至于挨饿过夜,次日早上7点开门让他们离去。这是民国在社会救济方面的初级探索。

 

民国时期,皇城下的住房“现代化”革命

 

民国旧照

 

鲁迅贷款买房记

文坛先驱鲁迅一生当中买过两次房。头回买房是在五四运动那年,也就是1919年,那年他已近四十岁,参加工作已经整整十年。鲁迅在教育部上班,业余又写文章赚钱,收入并不算低,尽管是首次置业,但他买的房子非常气派。那所房子位于北京西城八道湾,是一所四合院,前后两进,九间瓦房,院子很大,相当于半个篮球场。鲁迅当时花了多少钱呢?3500块大洋。

 

民国时期,皇城下的住房“现代化”革命

 

民国旧照

 

把绍兴老家的祖宅卖了(他在小说《故乡》中写过变卖家产的细节),还是没凑够,只好去银行贷了一笔500块大洋的短期贷款,为期3个月,月息“一分三厘”。一分三厘就是1.3%,折成年息是15.6%。现在去银行办按揭,为期10年或者15年,年息也不到13%,而鲁迅短短3个月的贷款,年息竟然超过15%,利息实在是高。

微信二维码
关注 UFO发现 ,权威探索揭秘,期待你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或 搜索微信公众号 “ufofxwqw” 即可关注我们!
UFO、宇宙奇闻等 让你每天都能了解到全球各地的未解之谜!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相关阅读
热点资讯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Copyright © 2014-2018 ufofxw.com. UFO发现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08858号-1